2023年4月3日,108岁的开国少将涂通今去世。相比于其他人,他经历过我党大部分革命进程,堪称是历史活化石,他参加过长征,参加过辽沈战役,在战争中,涂通今少将用他的医术,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。
随着涂通今少将的去世,对于仍然健在的开国将帅这个问题,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。
根据资料显示,至今还健在的开国将帅,目前还有三位,年纪最大的已经110岁,三位都是开国少将。
一、至今还健在的三位开国少将
1955年大授衔时,新中国一共评授出1052名开国将帅,之后在六十年代,又有几百位开国大校,被晋升为少将。
而这三位如今还健在的开国少将,在共和国55年第一次授衔时,都是开国大校。
事实上,以三人的历史功绩,55年授衔,他们是有资格被授予少将,只可惜,由于名额有限等特殊原因,他们被授予大校,不过,步入六十年代之后,共和国在仔细考虑研究后,他们三人先后成为开国少将。
三人中,最年轻的王扶之少将,也已经近百岁高龄。
1935年,王扶之参加了红军。只有12岁的王扶之原本是不符合参军年龄标准的,然而,他在报名参军时,却谎称自己已经17岁。
在之后的一年战斗中,王扶之尽管年龄非常小,可是他打仗非常英勇,同年,党组织批准了王扶之的入党申请。
1950年10月,王扶之所在的39军,成为首批入朝野战军之一,此时,27岁的王扶之,已经成为一名团长。
从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,王扶之几乎参与了全部战斗。1952年8月,王扶之担任115师代师长。
8月2日,人民日报一位记者来到王扶之所部采访光荣事迹,为保护记者,王扶之将记者请到了更加安全的坑道里。
伴随着一阵猛烈的爆炸声,整个坑道一下子就塌了。一瞬间,王扶之就失去了意识,等他醒来时,整个坑道作战室一片狼藉,王扶之的腿也被压住很难动弹,当时除了王扶之,包括记者,一共有7个人被压住。
王扶之醒来后,一边鼓励其他几位醒来的受伤同志不要放弃,一边他搬动身上的石头,开始自救。
王扶之一直没有放弃自救,他通过各种方式通知在外面积极营救的战士们。
彭德怀得知情况后,第一时间通知39军军长吴信泉:“一定要救出王扶之同志和其他几位同志。”
吴信泉大声道:“司令员,我已经组织部队展开营救,您放心,我们不会抛下战友的。”
第二天上午,营救部队仍然没有发现王扶之,吴信泉甚至绝望得,向志愿军司令部发出了王扶之同志很难生还的电报,一些战士甚至悲观得提议,给王扶之准备一口棺木吧!
然而,在当晚11点,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营救,王扶之等3人竟然凭借顽强意志力奇迹般活了下来,遗憾的是,包括记者等4人,却不幸牺牲。
1964年,王扶之被授予开国少将。
二、炮兵少将
开国少将文击,今年已105岁。1937年,文击放弃家中优渥生活,加入了八路军。
在解放山西太原的战役中,文击率领的炮兵部队,为全军攻破太原城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1950年10月,文击率领炮兵第一师迎来了抗美援朝首战——云山之战。
云山之战,志愿军能够取得胜利,文击指挥的炮兵一师功劳极大,在战斗中,美军出动了无数坦克,美军士兵躲藏在坦克后,疯狂向志愿军阵地发动进攻。
美军坦克的重火力,也给志愿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,可以说,一旦情况持续下去,志愿军哪怕能够打赢云山之战,损失也必将非常惨重,在这个时候,文击大胆得将炮兵阵地前移,甚至一些火炮距离美军坦克群,只有几百米远。
在文击出色大胆的炮兵战术下,美军坦克群遭到了炮兵一师猛烈精准的打击,几乎每一辆美军坦克,都遭到好几次炮击。
战后,不少美军俘虏认为,志愿军的火炮数量要远远超过美军。朝鲜战争结束后,文击为新中国培养了不少炮兵优秀军官。
1955年,文击被授予开国大校,六年后,晋升少将。
三、还健在的老红军
张力雄是三位将帅中,年纪最长者,今年已经110岁高龄。
1934年,张力雄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。同年,在军团长董振堂的命令下,张力雄带着800名士兵,在赣州白云山一带阻击国民党军,三天三夜的战斗,红军伤亡极为惨重,哪怕如此,张力雄和战士们也没有后退一步。
在长征中,张力雄负责后卫工作,他没有丢下每一个伤兵,他用自己的血与汗,击退了国民党追兵一次次进攻。
1961年,张力雄成为开国少将。
在我党历史长河中,仅存的将帅只有三位了,事实上,截止到2023年8月,还健在的老红军也不多了,只有14位,就在今年3月,老红军万海峰上将去世,和三位健在的将帅一样,55年授衔时,他也是一位大校。
事实上,2023年去世的老红军就有好几位,除了万海峰上将,还有红军时代的神经外科医生涂通今少将。
在十几位健在的老红军中,最年轻的老红军,叫陈其,今年99岁。这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,建国后,她担任了中央机要局副处长等职务。
现如今,王扶之、文击、张力雄虽然都是百岁老人了,可是对于国家,他们仍然默默得关心着。王扶之家人告诉记者,王扶之少将几乎每天都要听广播,这位百岁老人经常告诫他的家人们,一定要跟着党走。
我党能够打败拥有几百万大军的国民党,除了毛主席的英明领导,开国将帅们的出色指挥,老红军们的舍生忘死、不怕牺牲,同样极其关键,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所说的一样:革命的胜利,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